來源:揚州大學
技術領域:作物生產
成果簡介:
該成果選擇目前市場最緊缺的弱筋小麥作為研究對象,以“生態環境——生理機制——栽培技術——開發生產”為主線,對弱筋小麥籽粒產量與品質協調性及調控的技術措施進行了系統研究。進行了江蘇省小麥品質區劃,明確了江蘇省弱筋小麥生產的優勢區域;研究明確了弱筋小麥籽粒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特異性,從碳、氮物質積累與運轉、酶活性及激素含量與平衡等方面闡明了弱筋小麥量質協調的內在生理機制;研究闡明了弱筋小麥量質栽培的栽培途徑是“足穗穩粒增重”,以“適期早播、半精量播種、適量減氮、氮肥前移、適時化控”等為關鍵技術,組裝完善了弱筋小麥量質協調栽培技術體系;從個體與群體協調發展角度明確了弱筋小麥量質協調栽培的調控指標;制定實用性好、可操作性強的弱筋小麥量質協調栽培技術規程和明白圖;多途徑進行弱筋小麥量質協調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了五種不同形式的產業化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成果先后獲得2007年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2010年農業部豐收獎一等獎。
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足穗穩粒增重” 栽培途徑, “適期早播、半精量播種、適量減氮、氮肥前移、適時化控”等栽培技術關鍵,建立了五種不同形式的產業化模式。
應用范圍:適合江蘇省及其它地區弱筋小麥生產區域
合作方式:技術服務
第一完成人:朱新開 聯系電話:13952528600
聯 系 人:朱新開 聯系電話:13952528600